优质病例: 男,41 岁,头痛、头晕伴恶心10余天

2019-09-17 作者:医学影像官方账号 来源:影像园

患者基本情况:

患者 性别:男 年龄:41

主诉:

头痛、头晕伴恶心10余天

详情描述:

【现病史】患者于10天前出现头痛、头晕,症状持续不缓解,严重时伴有恶心,无呕吐,无抽搐及尿便失禁。

【影像表现】右侧额叶见结节状稍短T1稍短T2信号,病灶中心可见点状长T1长T2信号,病灶周围见水肿信号,DWI呈低信号,增强扫描病灶呈高信号,可见 “蒂状”引流血管影(红箭头)

【本例分析】右侧额叶见结节状稍短T1稍短T2信号(提示急性出血),病灶中心可见点状长T1长T2信号(提示血管畸形成分),病灶周围见水肿信号,DWI呈低信号,增强扫描病灶呈高信号,可见 “蒂状”引流血管影,考虑血管畸形伴急性出血,病灶体积较小,无明显供血血管,首先考虑到海绵状血管瘤。 【结果】 手术记录:核磁导航下确定病变位置,占位性病变位于颅底脑表处,呈淡红色,类圆形,质地韧,与周围脑组织边界尚清,血运中等,其周边脑组织明显黄化。 病理诊断:(脑)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

【病例小结】海绵状血管瘤(cavernousangioma)并非真正的肿瘤,而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,临床上较常见,可发生于脑内的任何部位,80%发生于幕上,以额颞叶为最常见部位,其次为脑白质深部、皮髓质交界区、基底节区;20%发生于幕下,以桥脑和小脑半球多见。50%以上多发,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常伴有脑内海绵状血管瘤。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,中年女性多见,多发生于鞍区。海绵状血管瘤由缺乏肌层和弹力层、衬以内皮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海绵状血窦构成,血窦间无正常神经组织,病灶内可见到不同时期的出血,血窦内有凝固和半凝固的血块,有的呈层状附着在窦壁上,并呈不同程度的机化、钙化、甚至骨化。 MRI表现: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几乎全有瘤内出血表现,亚急性或慢性渗血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表现。在常规MRI序列上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,病灶周围一般都围以一圈含铁血黄素造成的低信号带,此低信号带以对磁化率效应较敏感的成像序列T2WI明显,这使病灶呈“爆米花”状,极具特征性,合并急性出血这此征象可不见。 鉴别诊断:1、转移瘤,老年人多见,需要原发病史,可伴急性出血但往往多发,但无引流血管影。2、AVM,体积较大,单发多见,可见混杂血管团及引流血管(表现为混杂信号),供血血管可见或不见。3、静脉畸形,单发多见,可见引流静脉至邻近的静脉窦或静脉,远端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改变,出血少见,部分可合并海绵状血管瘤。


申明:

凡文章来源标注为 “ 晟斯医学 ” ,则是本站原创编译整理,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。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,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

Copyright © 2014-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苏ICP备11037034号-5 版权所有: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